
单位来了年轻的新“一把手”,第一件事就要整顿劳动纪律,普通员工要打卡,定期公布考勤情况;退居二线的中层人员也要按时上班,承担工作任务,部门负责人要对退居二线的人员进行大胆管理,不能“放羊”!
这个规定,冲击了单位的“潜规则”。原来,退二线的干部腾退办公室,回家养老了。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用打卡上班,但是大家约定俗成都是这样做的。
所以,让老同志回到单位来上班,又没有具体工作,他们整天凑在一起开“牢骚大会”,把单位搞得“鸡飞狗跳”。很快,“一把手”推行的这项管理机制也是“一地鸡毛”。
老同志都是了解底细的人,他们经常向上级反映“一把手”的问题,矛盾无法调和,上级最后也只想向老同志妥协,把这位新任“一把手”调走了。
上级重新换了一位年龄偏大的“一把手”。这位稳重的“一把手”实事求是地建立了新的机制,盘活了老同志的资源,制定了灵活的机制,愿意发挥余热的发挥,愿意回家养花弄草的回家,让每个人适得其所、各取所需,赢得了老同志的尊重。
这位领导在单位成立了安全检查组、基层指导组、课题研究组,让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同志自愿加入,不愿意承担任务的,也可以回家;承担任务的老同志,给予一定的奖励。有些人的经验丰富、阅历深厚、能力超强、精力充沛,愿意继续发挥余热;有些人的身体不好、家庭需要照顾,愿意回归家庭。
(1)退居二线,不是个人行为,而是组织行为。单位是要正式开会研究并下发任免文件的。也就是说:这是单位让你退出现职改任虚职的,而不是你自己退出实职、不干活的。
(2)单位承认你是做出贡献的,你退出现职也是一种为单位“做奉献”,而不是“受处分”。对待做出历史贡献、目前又是做奉献、让出实职岗位的老同志,是单位让他们不要干活的,你能说他们“吃闲饭”吗?
(3)退居二线的老同志让出实职的同时,一般也腾退了办公室。尤其是一些办公条件紧张的单位,退居二线之后,不但没有办公室,连工位都不保留了。人家不回家,坐在哪里呢?
(4)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在单位的处境非常尴尬。让出实职之后,一般不安排具体工作,更不可能让他们去做一线具体事务吧,你能让退二线的老领导去取快递、送货吗?没有工作安排,他们在单位蹲着,要多尴尬有多尴尬。
(5)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与新同志很难辩证处理关系。老同志把实职让给年轻的下属,年轻的下属好意思对老同志指手画脚吗?所以,聪明的做法,就是离开单位回家。
(6)世态炎凉,心态容易失衡。员工都围着新领导转,没有谁有功夫考虑老同志的感受。老同志坐在办公室,门前冷落、车马稀,看着自己熟悉的工作,想指点几句,还怕别人不高兴。只能闷在屋里,百无聊赖,不如回家。其实,老同志回家,新领导和普通员工都松了一口气。
